
初心如磐,28年坚守诠释教育热爱“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,我就知道,教育不仅是一份职业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” 回忆起初为人师的场景,陈连君的眼神依旧充满热忱。1997 年,刚走出校园的他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,成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。此后的 28年里,无论身份如何变化 —— 从普通教师到班主任,从年级主任、教务主任再到学校副校长,他对教育的初心始终未改,始终把 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 的使命扛在肩头。“作为管理者,更要以身作则,给老师们做好榜样。” 陈连君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多年来,他坚持每天第一个到达教学楼,迎接师生到来;日常工作中,他总在校园里 “多转、勤看”,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的问题,和老师们一起商量解决;面对学校年轻教师较多、教学与班主任经验不足的情况,他主动承担起 “传帮带” 的责任,通过听课评课、经验分享、案例研讨等方式,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成长,助力他们快速站稳讲台。创新教学,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“主阵地”“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火焰。” 在陈连君看来,历史课不应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,而应是激发学生思维、唤醒学生兴趣的 “活课堂”。为了让历史教学 “活” 起来,他深耕课堂教学改革,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,致力于让学生从 “被动听” 变为 “主动学”。“讨论的课堂,动笔的课堂,操作的课堂,思考的课堂,展示的课堂”—— 这是陈连君对自己课堂的定位。他在班级里建立学习互助小组,将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,让学生围绕历史事件、历史人物展开讨论、合作探究,自己则退居 “幕后”,扮演引导者、指导者、合作者的角色。在教学实践中,陈连君还注重引导学生实现 “三个转变”:从知识技能的习得转向思维训练的提升,从零碎信息的获取转向深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,从强迫式的被动学习转向有意义的积极建构。他会结合历史学科特点,设计情境化教学任务,比如让学生模拟 “历史法庭” 探讨历史事件的影响,或者让学生制作 “历史时间轴” 梳理知识脉络,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,提升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。凭借出色的教学创新实践,陈连君的历史课深受学生喜爱,教学业绩也十分突出。他先后荣获山东省高中历史优质课一等奖、菏泽市学年教学优秀教师等荣誉,还多次在省市级教学研讨活动中分享教学经验,为区域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。以爱育人,用温暖点亮特殊学子心灯“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无限潜力,教师要做的就是用爱心去发现、用耐心去引导、用智慧去激发。” 这是陈连君坚守的育人准则。在 28年的教学/span>每次接手新班级,陈连君都会提前通过微信、电话与家长沟通,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,再向原班主任询问学生的学习表现与优缺点,为每个学生建立 “个性化档案”,以便精准开展教育引导。日常教学中,他更是经常深入学生中间,与学生谈心聊天,倾听他们的心声 —— 学生考试失利时,他会及时给予鼓励,帮学生分析问题、制定计划;学生贪玩懈怠时,他会耐心劝导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;学生遇到生活困难时,他会主动伸出援手,成为学生眼中的 “暖心老师”。示范引领,带动区域教师共同成长作为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、菏泽市(2023-2026)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导师、山东省 “互联网 + 教师专业发展” 工程省市级指导专家,陈连君在自身成长的同时,还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带动身边的教师共同进步。2022 年,在陈连君的牵头下,菏泽市万福实验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正式成立。工作室成立以来,他定期组织开展班级管理研讨、德育案例分析、班主任经验分享等活动,将自己 20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工作室成员。“班级管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,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。” 在一次研讨活动中,陈连君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,向老师们详细介绍了“民主选举班干部”“制定班级规章制度”“组织主题班会” 等班级管理方法,还带领工作室成员深入班级一线,开展调查研究,总结班级管理经验。经过两年多的努力,工作室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,如《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实践研究》《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指南》等,这些成果不仅在菏泽市万福实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得到应用,还在定陶区乃至菏泽市范围内进行推广,为区域班主任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此外,陈连君还积极参与省市级教师培训工作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为广大教师分享教学与班级管理经验,每年培训教师超千人,成为深受教师们欢迎的 “导师”。“教育是一个漫长而细腻的过程,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。”28载春秋,陈连君用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。如今,他依然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,以“用心耕耘,静待花开”的坚守,继续书写着属举报/反馈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